水平还停留在卧柳之境,而且写作风格残留了过多的旧武侠小说的特点,情节发展更是极其缓慢。
温瑞安----语言优美,情节紧凑激烈、不落窠臼,人物刻画也不错,各方面都比卧柳之辈高一级别。
古龙------融合了西方的情节布置手法和写作风格,语言凝炼优美,极擅情节布设和人物刻画,写作风格和写作重心与其它新派武侠不同,自成一派,有三分之一的后期作品都达到了较高的成就。
这三人令新派武侠这个新兴文化上行了一个层次,武侠小说体现出了更高的文学水平和更广阔的社会影响,给了读者更高的娱乐『性』和希望。而等到新派武侠的领军人物、成就和影响力最大的金庸横空出世,将新派武侠在古温之上更提升一个层次后,武侠小说才真正昂首步入文学殿堂,得到“雅”和“俗”的共同承认。
金庸在武侠小说上的超越,不仅仅在于他古雅的文字功底、优秀的情节布置、高明的人物刻画能力,更关键的是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和其它作家不同,他是真正把自己的作品以“文学”的要求来写的,希望能把它们写成流传于世的名著。(而不是像之前的武侠作家一样,只是想写一部卖座的快餐文学,或许有些人也有这种抱负,只是没有这个能力罢了。而真正写作水平达到或者超越金庸的高手,像巴金、矛盾之辈,却大多瞧不起武侠小说,当然更不愿意将自己的文笔投在这种“市井文学”之上了)。金庸敏锐地发现了之前的武侠小说和名著间的本质差距所在,明白了正是因为缺乏思想『性』,才无法体现深度、打动读者,引发回味,于是他在自己的武侠小说中刻意增强了思想深度。从『射』雕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连城诀对人『性』丑恶的刻画,到笑傲江湖对“正、邪”外皮的辛辣嘲讽(有人说是影『射』xx),这种思想『性』的添加让金作深度大增,终于将武侠小说和文学间的鸿沟填平。再加上认真的文字和以名著来要求自己的情节和人物场景刻画,金庸的作品终于出现升华。为什么后来写武侠的人都觉得金庸难以超越,恰是因为武侠小说的缺陷已经被金庸补齐,再找不到可以提高腾挪的空间,就算能在语言、情节、人物刻画、思想上赶超,也只是站在别人肩上的遵循,而非创新了。
新派武侠虽然在娱乐『性』上远超旧武侠,但模式化依然严重。成千上万的武侠作品中,可怜主题也就只有:报仇、宝藏、一统武林、反抗异族入侵这寥寥几个,主人公的经历也多半遵循“灭门-学艺-奇遇-吃灵芝/得秘笈/输功力-艺成下山-轻松扫平邪魔”的模式。然而一旦主线落入窠臼,再夸张的想象和努力求新的细节也只会令人觉得俗套和乏味。第一次看主人公被『逼』下悬崖还会紧张,看主人公在崖下密洞得到千年奇果和绝世秘笈还会兴奋,看主人公艺成出世击败魔头还会觉得痛快;但当跳崖已成为潜意识中最安全的逃生方式,当第一百次看到主人公在崖下吃到千年神果,当开始为苦练数十年的老魔头被不劳而获的主人公吃个万年冰蟾就轻松击败而愤愤不平时,新派武侠的魅力就所剩无几了。
读者的品味和要求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而武侠小说的进步和创新速度却无法跟上,虽然期间有金古温的激浊扬清,但这三人的作品毕竟有限,很快就会尽阅。当金古温的作品已烂熟于胸,而其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