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入籍贯,生活好几代,代代在山上。
隋末躲战乱进山的,像眼前的十二户人家一样。
不同之处在于十二户人家主动入籍,在关中地区干旱时,他们看到提前准备好的水网,觉得朝廷厉害,要求入籍。
官府备上,不收租子,要求他们每年每户贡献野兔皮五张。
没有兔子皮,拿其他的野鸡等东西代替。
为衙门交东西,得到相应的福利。
在周围给建四圈栅栏,一米、一米五、两米、三五。
一米的在最外围,粗木头,上面削尖。
第二圈与第一圈间隔两米,上面削尖。
第三圈与第二圈相隔一米五,上面还是削尖。
第四圈与第三圈相隔一米,削尖。
外围防野猪,其他的防虎狼。
每有一只老虎或狼能在助跑的情况下从外面跳进来,只要跳起来,保证穿桩子上。
以前十二户人家用土和石头修墙,夜间总丢东西,鸡笼子用粗木头钉,听到动静,人不敢出屋。
-->>
修完栅栏,土墙向外阔,阔出来不到三亩的菜地。
晚上知道听见动静,挑灯笼拿棒子和刀出来。
因为能进来的就是黄鼠狼、狐狸,在爬的时候没被穿上,跳进来,等想出去可就难了。
最内圈快到上面的位置有向下放的遮挡,进来的时候爬,出去时爬到那个位置被顶住。
十二户人家自从抓到第一只黄鼠狼后,就总盼着其他的上门。
他们白天年岁大的人留下干活,年轻人组队下山干活,每旬把孩子从村子里接回来。
孩子在县学读书,跟村子的孩子们一起住在县学。
他们入籍后享受到这样的福利,羽林飞骑放烟花,想吸引其他的人家到此聚居。
这里的地方大,可以形成个小村落。
老者不清楚背后的目的,他看看其他的烟花“拿去卖给富人,这一个怎么不得卖上五十钱?”
“大父,五十钱一个动静都买不来,一组要一缗,还不卖。”一个小孩子对爷爷说。
上学不仅仅学课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