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零章 鲁肃献策合纵
钟繇马不停蹄,一路狼狈逃窜。
身边的士卒越来越少,从西崤山冲出来的时候,还有一两千人,可是现在……
百余名亲卫,保护着钟繇直奔函谷关。
身后的汉安军若即若离,似乎并不急于追赶。越是这样,钟繇的心里也就越是惶恐。虽然也知道函谷关如今是凶多吉少,可除了函谷关,他似乎已经没有退路。
只希望李典能坚守住函谷关。
函谷关不失,就还有一条生路。钟繇很清楚李典的才能,那是一个极为沉稳,也非常谨慎的人。当初突进函谷关的时候,李典就曾经阻止过钟繇。只是当时的钟繇,怎可能听得进去?只要拿下了长安,他就有足够的资本成为曹操的谋主。
但是……
钟繇已经不再去想回到许昌之后,他将会面临怎样的窘境。
打马扬鞭,一路疾驰。于第二天日间,看见了那巍峨的函谷关辅城。城头上,曹军大旗依旧在飘扬,钟繇一下子平静了下来:还好,看样子函谷关还在我手!
所谓的辅城,就是在关隘后增添的一道辅助城墙,作为关隘的纵深防御。
普通关隘,一般都会建造有三到四道高低不同的辅城,用以延缓敌人的攻势。
不过,似函谷关这样的雄关,并不需要建造如此众多的辅城。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称号也不是浪得虚名,所以只在关隘后建立了一座辅城。
城高三丈,城门紧闭。
钟繇催马到关隘下,大声喊道:“速速通报李典将军,立刻打开城门!”
城墙上没有动静,鸦雀无声。
钟繇一蹙眉,再次喊道:“我乃长史钟繇,速速通报李典将军,打开城门……”
话音未落,只听城头上一阵锣鼓声。一排排士兵出现在城墙之上,弯弓搭箭,对准了城下的钟繇等人。门楼之上,一名身穿软甲的文士,映入钟繇的眼帘。虽然不认识那是什么人,可是从士卒的穿着上,钟繇已经知道这函谷关情况不妙。
当年高祖曾有斩蛇起义的说法,自称为赤帝之子。
故而汉兴火德,士卒配以红色号衣,以昭示赤帝火德之像。曹操奉天子于许昌,不管他是‘奉’也好,‘挟’也罢,至少在目前,他还是汉室朝廷的一个臣子。
故而曹军的号衣,全部是以红色为主。
但是汉安军的号衣颜色却不同。汉安军当年开府西北,按照刘洪的说法,叫做北方癸水,汉安以墨。所以汉安军的号衣以黑色为主,董俷对此也是非常喜欢。
城头上的士卒,全部是黑色号衣,外罩黑甲。
钟繇大惊失色,拨马想走,却听一阵梆子响,从两边杀出两支人马,将钟繇困在中央。
左边大纛上是踏白勇武,中间书写斗大的韩字。
右边大纛上却是汉安第一军五个大字,旁边有一个董字。
正是韩德与董召两人,士卒静谧,也无声息,只是那冷冽的刀光,格外的森冷。
城头上的文士一笑,“元常先生,一向可好?”
听这人话语中的意思,好像和钟繇还有一些交情。但是钟繇却似乎想不起来了。
毕竟是大家出身,生路已绝,钟繇的心情反倒平静下来。
“某正是钟繇,尔乃何人?”
“呵呵,先生贵人多忘事,学生徐庶,说起来也是颖阴人,和先生正是同乡。”
徐庶?
钟繇的瞳孔猛然一缩,凝视着城头上的青年,缓声道:“阁下就是徐庶?”
“区区贱名,不足挂齿,倒是让先生见笑了!当年先生在书院讲学,庶曾远远观之。不想一晃经年,学生与先生在这样的情况下相遇,的确是有些令人感叹。”
远远观之……
这句话说的很值得玩味。你若是在书院求学,如何可能只是远远观之?再说了,只要是书院学子,钟繇也知道个大概,却当真不记得,这徐庶何时曾出现过。
徐庶笑道:“中平四年,先生与酒楼中指点江山。庶与同窗,正在隔壁,不但聆听了先生的高论,甚至还和先生起了些许冲突。先生当时却是身居高位,喝令家丁将庶缉拿。庶至今犹记得,先生那时何等意气风发,十年了,却是未敢忘怀。”
“你……”
钟繇似乎有点印象了!
中平四年,没错……雍丘叛乱,灵帝返还雒阳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