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老师的“办公室”里,通过聊天,玫瑰发现陈老师并非她所想象的那么狡诈,她只是好奇而已。
陈老师问:“难道孟浩的死和田丽波有关?”
玫瑰平淡地说:“他们是一起自杀的。”
“什么?!哦,我的天,这样的事情都有。我只是听说孟浩死了,至于原因,那就一无所知。玫瑰,那是怎么回事呢?”
“我也不十分清楚,所以,这不是嘛,到处找找他们过去的熟人,主要是想了解一些他们过去的事情。”
“这个,你找我算是找对了,我还真知道一些。他们是什么关系?”
“可能是情人关系。”
“是不是有经济问题哪?”
“不像。”
“哦!知道了。原来,你知道吗,和孟浩,我们虽然不是一个班的,但却是一届的,他和田丽波是一个班的。田丽波是我们那届同学中最淑女的了,可她怎么会?哦,你知道吗,孟浩考学考了三年,最后考上了s大学。可他毕业后又回来了。一定是为了田丽波,这准没错儿。孟浩平时很少说话,很少和同学一起活动,他是个很有心计的人,所以能当那么大官儿。”陈老师摇了摇头,继续说:“为了一个女人,太不值得了。”
玫瑰说:“人各有志嘛。”
陈老师茫然地说:“那倒也是。就孟浩这样的人,能当上官儿,多不容易啊,为了一个女人去死,我总觉得说不过去。有了那样的身份,啥样的找不到啊,咳,人啊,真是想不开。”
“是不是和人的性格有关呢?”
“性格嘛,倒是一方面。但是,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大环境在变嘛。比如现在的孩子,他们什么也不信仰,我行我素,自私,不顾别人的感受,自我中心,我就是我,似乎可以管他们叫迷茫的一代,不对,不确切,应该是满不在乎的一代,对,是满不在乎。现在的孩子啊,唉,将来可怎么办哪!”
“叫孤独的一代是不是更确切?”
“孤独的一代,哦,有道理,有道理。像我们那一代人,可以说是尴尬的一代。童年经历文革,但没下过乡,考学呢,又没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呀,像孟浩就属于个别现象了。我们那届,就出了他这么一个大人物,还自杀!这这这简直太不可思议啦。”
“关于田丽波,你知道多少呢?”
“只是有印象,并不了解,哎,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她知道。”
“谁呢?”
“她们是同班同学,现在是开饭店的,叫什么来着,对了,叫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