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体就可以当做核废料的储存地点,放心存放成百上千年。但是那毕竟是治标,真要治本,还是要从源头上来治理核废料的产生这个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使用氘、氚、氦3、锂6等等放射性轻质元素作为燃料的核聚变技术终于被人类攻克。人类成功的夺取了恒星之光,在自己的世界上点燃了一颗又一颗耀眼灼热的人工太阳。
人类的脚步,也因为核聚变技术的成熟,而开始真正向着太空迈进。毕竟,比起需要大量空间来储存,能量利用率却低的可怜的核裂变不同,核聚变所需要的燃料很轻,轻质元素的放射性也远远小于铀、钚、钍等传统裂变原材料。往往只需要一小罐聚变材料,就可以维持一座人造太阳正常运转很长的时间,再搭配上配套的汽轮机,就可以输出稳定的电源,供周围人类文明的设备使用了。
当然,因为初期的核聚变往往使用的都是轻质粒子,这些原料虽然广泛存在于海水中、月壤中,但随着人类全面退出太阳系第三星轨,失去了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之后,人类也渐渐面临着人工太阳燃料短缺的危机。人类得不寻找新的聚变材料,重核聚变反应堆应运而生。
从轻核聚变到重核聚变,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这却代表着一个技术的飞跃。人类在聚变技术上的使用前景,被彻底的打开了。
重核聚变反应堆使用的元素就广泛多了,可以说,只要是元素周期表排列在铁56之前的元素,统统属于可以烧的“燃料”。虽然那些石头的“热值”十分的低下,烧起来单位质量下产生的能量完全无法和轻质核素相比,但架不住那玩意量大管饱啊,只要不是气态巨行星,什么星球上面都可以找到石头和沙子。只需要烧石头就能发电,还有比这更梦幻的能源吗?
可以说,在烧开水这一门技术上,人类已经渐渐走到了尽头。重核聚变反应堆,就是烧开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