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满,而且强烈要求母亲再生二胎。
但因为生理的缺陷,母亲无法再次生育,父亲也因此冷落了她们母女两。
爷爷奶奶也对母女两很是不满,不但长期冷落她们,而且还怂恿父亲跟母亲离婚。
说来也是悲哀,母亲的性格跟孔从梦如出一辙,都是软弱至极的性格,从来不敢反抗,受了委屈就只会在女儿面前哭,年幼的孔从梦感到不忿,便和长辈起了冲突,结果被打得遍体鳞伤,从这以后,她就再也不敢在家里提过自己的诉求。
母亲受了委屈还能跟她说,但她的委屈又跟谁说呢,很小的时候,便有了自言自语的习惯。
五岁那年,父亲出轨了,母亲跟他发生了剧烈的争吵,孔从梦躲在门后,看到他狠狠地扇了母亲一耳光,嘴角流血,两人说了什么她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时候天都是黑的。
九岁那年,大她五岁的堂哥猥邪了她,她跟大伯、爷爷、奶奶、父亲说时,没有人信她,还威胁她说这事丢家里人脸,不准乱说,跟母亲说的时候,母亲只是安慰她,算了。
十岁那年,父亲跟母亲离婚了,带回来外面的家室,她看到了小她三岁的‘弟弟’
……
可以说,孔从梦的童年,就是在这压抑且不能反抗的环境中度过的。
元嘉听完,也是知道了跟她‘软弱’的主人格截然不同的B是怎么产生的了。
人格障碍在社会中是存在一定比例的,正常人的人格心理会有一个防御机制的闭环,当受到巨大心理创伤时,可以慢慢自愈,但有心理缺陷的人不行。
他们的心理防御闭环出现了缺口,防御机制完成不了闭环,于是在经历这些创伤事件时,便会产生一个个人格碎片出来,当这些碎片完整时,便产生了次人格B、C、D……
比如正常人被欺负了,或许当时就会很生气地暴打对方一顿,但孔从梦会怎么样呢?
她被欺负了,主人格A会很伤心、不敢反抗、默默承受,但这种创伤实在难以承受,于是产生了B的人格碎片,B会很生气、勇敢地反抗、暴打对方一顿。
也就是说,正常人的这个过程是融合的,是完整的人格闭环,你欺负我,我很伤心,很生气,所以我要暴揍你一顿,然后我气顺了。
而孔从梦的心理闭环却是断裂的,A承受这种创伤,由B来去解决,然后她气顺了。
长久以往,便会出现了AB两个人格的极端,A永远都是软弱、不敢反抗的。
孔从梦的案例处理起来也是相当棘手,元嘉已经设计好了治疗方案。
杀死B人格的方式显然行不通,因为A人格太弱势了,在两个人格对垒的过程中,主人格被杀死的概率远比次人格被杀死的概率大,从最近B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就能够看得出来。
那么能选用的,便是将两种人格进行融合。
《24个比利》中的男主,在进行人格融合之后,便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人格:老师,并稳定地以这个人格进行生活。
孔从梦能够成功地进行人格融合的话,她的主人格便能获取到来自B的强硬、勇敢等积极有利的心理素质,对她而言是最好的结果。
“你知道催眠吗?”元嘉放下本子问道。
“知道……但没试过……我感觉自己很难被催眠……”孔从梦回答道。
“你跟我过来。”
指导孔从梦在沙发上躺下之后,元嘉便开始引导她进入催眠状态。
“握着手中的小狗木雕。”
小狗木雕注入了勇敢积极的情绪,可以很大程度地稳定孔从梦的心理状态,防止在催眠过程中出现负面情绪时,次人格B跑了出来。
元嘉的催眠技巧已经相当娴熟,引导孔从梦渐渐放松后,便开始为她建立安全岛,同时把安全岛锚定到了小狗木雕上面,更加方便她稳定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接下来便是创伤记忆的暴露了,通过催眠,元嘉把一个个积极的心锚植入到了孔从梦的潜意识当中,让她可以更加积极地看待过往经历的那些创伤事件。
这就是心理手术的过程。
曾经的孔从梦是以建立B人格的方式来应对这些创伤事件的,而现在,元嘉引导着她用正常人的方式去修补心理防御闭环。
人格融合的过程最重要的,便是确定出一个稳定的主人格,倘若主人格不稳定,那么一定是完成不了人格融合的。
……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元嘉都对孔从梦进行了催眠治疗。
这三天里,可以看到孔从梦的主人格变化很大,跟最开始的软弱比起来,多了一些坚定和信心。
“这三天里,她还有出来吗?”元嘉问道。
“没有,我查看摄像记录的时候,晚上都睡得挺好的。”
孔从梦问道:“元老师,她是不在了吗?”
“她还在,而且正慢慢地变成你。”
元嘉做着记录,鼓励道:“保持信心。”
“嗯。”
孔从梦点了点头,手里还握着小狗木雕,说来也是神奇,她只需要握着小狗木雕时,便能感到情绪里的积极。
只是元嘉接下来说了一句让她很是惊讶的话。
他说:“我想见见她。”
这个她指的当然是另外一个孔从梦。
孔从梦紧张起来,说道:“元老师……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她只有晚上的时候才会出来……我也根本不了解她……”
对于让另外一个‘自己’来掌控身体,孔从梦还是很恐惧的。
但元嘉必须要见一下她,而且是推动人格融合最重要的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