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水的八倍多,铁石肯定又要轻些。就做六倍吧,如此即是一万两千斤一立方。五十万斤,只小小四十立方罢了!
跟前世的转炉等比来,太不值一提,太小儿科,萤火虫对比日月,但这却已然是他力所能及所可做出的最大改变。
祝彪可不是个‘百科全书’样的人物!
同时。这也是冷兵器时代跟现代社会无可弥补的物资差距。
“卿之功绩,大功于国焉。孤王甚慰!”
“只是国之重器,不可轻显人眼,工道勋绩,暂时……还要不闻于人世耳目。”
“臣岂敢有贪念。有王上心属,足矣。”
将作大匠说的不是假话、虚话。齐国权力一切操握在祝彪的手中,简在帝心,对臣子言还有什么比之更好更棒的呢?
功劳不能摆在明面上。可只要祝彪看在眼里,还愁不会有补偿吗?
时间进入到祝氏立国的第五年,五十七万担的生铁产量,二十万担熟铁,五万担精铁的产出,重新支撑起大齐屹立不倒的脊梁。虽然处在农业社会框架之中的世界,钢铁并不是衡量国力的主要支柱。但绝对是构成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点战争期间尤为突出。
大量的铁料也意味着农具工具和兵甲武备的精良,向北开边,大片的耕地熟田纳入齐国的国界。祝彪大力推行马耕之下,齐国的粮食产量节节高升,比钢铁产量更早的超越了原先岁入,给元气大伤的齐国注入了一道汩汩喷涌的血泉!
也是自元武十七年起,每年大量的铁料自齐地开始向中原内陆流淌而去。当然,齐国的交易对象乃是唐王,在战争彻底进入僵持和对拼消耗的时节中,这股力量于唐王阵营的帮助毫不逊色于祝彪的铁骑精兵。
元武十八年开始,粮食也加入了齐地对唐的大宗贸易当中。
粮铁的源源补入,给北疆军民注入了一股甘泉,自然的,海量的真金白银也同时从北疆反卷入了齐地,让大步前进的齐国国力和工商集团更见蓬勃!
元武二十年,不仅齐地的兵甲铁器、粮秣布织,大股大股的流入北疆,便是东海之滨的海面上,齐地制造的民船、兵舰也层出不穷的出现在唐王的军民阵列中。
五年的时间里,祝彪固然在恢复发展着齐国国力民力,但强盛无敌的大军铁骑也一直持之以恒的向着东方海滨挺进。这样做,一是封死鲁国日后的北向发展,而是谋求一个出海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