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地方在于,不管是中亚还是西伯利亚,都不是一个好战场。这两个地方的环境都相当的恶劣,相比之下中亚的环境还好一些。要不是惦记西伯利亚的资源,方剑雄不会把主力投入这个方向的,论冬天在西伯利亚的适应能力。哪个国家的人都没法跟老毛子比较。
西伯利亚的攻坚战进入一个先对顺畅的阶段时,中亚的战役达到了一个新的**。尽管朱可夫能力很强,指挥的很到位,但是在绝对实力面前,计谋什么的作用不大。没有得到足够增援之前。朱可夫也没有太多的好法子来挽回一路溃退的败局,更不要说拯救五十万被冲散的建制全乱的苏军。
当然这些苏军的存在也不是没有意义的。在朱可夫的严令之下,这些被被分割包围的苏军,一小半部队还是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大多数都选择了投降。尽管只有一小部分进行了抵抗,还是迟滞了中亚方面军主力的推进速度。
奇姆肯特,塔什干北面的门户,中亚反击战的最终目的是夺取塔什干,建立一个向前突进的后勤基地。塔拉兹要塞坚持了三天之后陷落,朱可夫只能寄希望于奇姆肯特多守几天。南线很快传来消息,中**队果然分兵一部分,继续往西南推进,目的无疑是在于切断撒马尔罕与塔什干之间的联系。另一部分则转头北上,目标应该是锡尔达里亚。退守阿尔马雷克的卢金,受到了来自浩罕方面中**队的压力,这个时候只能一再求援,否则根本不能挡住来自东面的中国大军。
三路中国大军围攻塔什干的局面形成了,朱可夫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长期坚守,还是放弃?如果要坚守,塔什干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易攻难守,中国人可以很从容的从三个方向夹击过来。此前苏联修筑的中亚铁路网,这个时候成为了中**队调动最便捷的帮凶。虽然朱可夫已经多次下令部队炸毁铁路和桥梁,但是就中**队的工程兵规模和水平来判断,修复这些铁路的时间不会很久,最多一个月就能完全修复。而且一些部队在撤退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坚决执行炸毁基础设施的命令还不好说,在撤退途中逃跑才是最关心的事情吧?谎报军情你还没地方去查,这也是朱可夫担心的地方。
这个时候的刘明昭和朱可夫想到了一起去了,都把中亚的铁路网看的很重。经过仔细的勘察,苏军在撤退之前对铁路的破坏不算很严重,但是桥梁基本全部都炸毁了。工程兵的主要任务还是架桥,好在中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