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从桌子闪拿起一封电报递来道:“日本宣布退出华盛顿海军条约,这是刚接到的消息。”
1934年12月的日本,完全不像平行时空的日本那么强势,原因很明白,中国的崛起。日本在经济危机中遭到的打击远远要大于中国,没有中国市场的这个时空,转向军国主义的速度加快了。由于中国地面部队的强势,中国威胁论早就是一个共识。如何解决这个强大起来的中国,日本朝野还是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通过一场决战来解决问题。
千万不要为日本朝野的这些共识感到惊讶,仔细看看明治以来日本崛起的线路就很明白了。对于日本来说,面对一个强大的中国是一种悲剧,这一悲剧充分的加深了日本的危机感。
中日之间必须要有一场决定命运的决战,这就是日本的国策!为了这一国策,日本一直在忍辱负重。不过日本的运气一直很不好,先是关东大地震,接着就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如果说关东大地震对于日本来说就是被老天爷在身子上拿刀豁了一个口气再撒上一把盐,那么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就等于老天爷在未愈的伤口上再划一道口子,再撒上一把盐。
如何在假定的未来决战中获得胜利,日本海军毫无疑问是决定性的力量。
一次号称“日本海军两参谋”的佐藤铁太郎在海军大学校讲课时回答学生提出的“日俄战争的胜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思考了半晌才说:“40%是运气”。学生又接着这个回答发问:“剩下的60%呢?”
“还是运气”,这次佐藤铁太郎回答得十分干脆。
合着一场日俄战争,日本人仅仅就是靠着运气才战胜了俄国人?这种回答似乎不能令人信服,所以接下来佐藤铁太郎对他的“40%的运气加60%的运气”做了解释。
“前面40%的运气是纯粹的运气,比如马卡洛夫司令官刚上任就触雷身亡,黄海海战那一炮不偏不倚就正好击中太子号战列舰的司令塔等等,发生这几件直接影响战局的事件,仅仅是单纯的运气。后面60的运气是俄国人的失策或是日本人的努力得来的运气,不管怎么说,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中确实运气很好。”
要知道日俄战争之前,日本海军连战列舰都造不出来,俄国则能够自己造。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日本海军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打赢了对马海战。再往前追溯,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又何尝不是自诩以弱胜强?更不要说,这会日本海军面对民国海军有绝对的心理优势和实力优势。反观日本陆军,则被打的伤痕累累,根本就抬不起头。
日本人外山三郎编写的战史资料中,在关于日本海军战史的章节名是这样定义的――光辉的日本海军!
言归正传,手里捏着电报的汤芗铭胸前一阵起伏,关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截止日期是36年,按照约定,日本政府提前两年通报倒也不过分。问题是日本政府走出了这一步之后,接下来的事情不难想见。也就是说,方剑雄和中国海军的高层面临一个决断,是不是要跟着日本后面退出华盛顿海军条约呢?
“五月份英国外相西蒙斯以个人名义发起的预备会议上,日本驻英国大使松平横雄出席的会议。当时各国分歧就很大,谈判中断。随后在十月份,山本五十六少将参加的复会,英美坚持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原则,日本则主张在‘不威胁、不侵略的前提下,大力裁剪进攻性军备。’双方找不到共同点。”就像背书一样的,汤芗铭来了这么一段。
方剑雄听了扑哧一笑道:“日本人的主张纯属搅屎棍,当真就傻了。实际上日本是看准了英美不会放弃其在海上的绝对优势,按照日本人的原则,大英帝国还有个屁威慑力。不过总的来说,我们还是要感谢日本这根搅屎棍,没有日本这么一闹,我们还真没借口上新式战舰。这艘新式战列舰的模型做出来已经快半年了,一直就摆在我这里,设计图纸反复修改了三百多次,不断的添加新技术和新设计思想,可以说这是江南造船集团集我过多年技术积累之大成设计出来的一艘战列舰。日本的经济本来就很糟糕,如果能把日本拖入军备竞赛,必然会加速日本的疯狂和崩溃。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海军高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