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兀良哈,又怎么样?等他下一次背叛吗?

    不过,朱祁镇也知道,他这个朱批,内阁那边未必会同意。

    原因很简单,朱祁镇这个选择,是出于将来出征草原,划分敌我。不可靠的盟友,还不如当敌人了。

    但是杨溥为首大不部分文臣却不是这样想的。

    在他们想来最好是九边息烽,只要蒙古人安安分分在草原上待着,怎么都好说。这一战能让兀良哈安分几年,就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这一点上,还有着磨叽。

    不过,朱祁镇并不在乎。他而今不是刚刚登基的皇帝,有的办法是将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

    朱祁镇再看下面的奏折,却是陕西大旱,请求赈灾免粮的文书。

    朱祁镇仅仅是看了一下数字,四十六万石,也就准了。

    天下之多灾多难,朱祁镇都已经麻木了,好在今河北收成不错。于谦也在上报,他正在清丈田地,重编黄册。

    想来河北这几年,吸收了北方的流民,户口数将有一次大的调升。

    这也是朱祁镇能聊以自-慰的事情了。

    再就是杨溥推动的京察了。

    京察是一件大事,特别是这一次京察,杨溥作为发动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京察的顺序,是京官而外察。

    朱祁镇估计,今年下半年,吏部能将京官全部过一遍,算是是效率不错了,想来在明年才能展开外察。

    朱祁镇看似没有下旨,但也没有限制。冷眼旁观。

    因为京察的时候,是最关键的时候,谁上谁下,就要看吏部的意见了,轻一笔,或重一笔,就可以让人多熬几年资历了,或者说,干脆回家做冷板凳。

    所以,以前看不大清楚的关系,这个时候,这些就显露无疑。各自上窜下跳找门路,却不知道被朱祁镇冷眼旁观,一条条的记录下来。

    在朱祁镇看来,走关系与结党营私,不过程度上的不同,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此不是这一场众生态,朱祁镇还不知道,很多表明上没有关系的人,还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的。

    不过,在这京察之中,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

    也是杨溥是一个洁身自好,眼睛里面不容沙子的人。外地的官员,或许鞭长莫及,但是在京城眼皮底下,谁敢跳的太过了。杨溥就先摘了他们官帽。

    只是即便如此,这样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可称艰巨。但是有一个人却完成的很好,那就是吏部考功司郎中李贤。

    这个人是宣德八年进士出身,而今还是一个五品郎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