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圣心如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从来是皇帝接纳某位大臣的意见,做出这样的那样的决断,很少有皇帝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却要说服下面大臣推行下去。

    在政治生态上,这本身就不是太健康的。

    毕竟凡是皇帝提出的事情,下面的人决计不会反对,即便有反对的,也更有小人迎合。皇帝急,下面自然有一批大臣着急,皇帝怠政,自然又一批弄臣迎合。

    所以皇帝不要轻易表露意见,中道而行,维持整个大明体制的正常运行,具体的做事就是放在下一层了,这是内阁六部的事情。

    这种错位。就是皇帝让人不放心的原因。

    为什么道家乃是君王南面之术,这一番话,其实可以用无为而无不为而概括。但是真正能想明白,却没有多少个了。

    太皇太后去后,朱祁镇深刻反省之后,似乎照准了自己的定位。

    但是对杨溥来说,让他放心之余,又感到难办了。

    原因很简单,之前朱祁镇的意见简直是不加掩饰,最少在杨溥看来,是不加掩饰的,但是而今杨溥固然知道,朱祁镇依旧看重,河北水利,盐法,海运,等等事务。

    但是朱祁镇到底是怎么想的,却很少有纰漏了。

    他仅仅是保持关注而已,甚至有时候自己不大满意,也不会轻易表露,却有一批言官上奏,说这个事情这样那样的问题。

    杨溥第一次见到没有明白,但是杨溥是何等老辣之人,他虽然没有证据,但却也肯定,这些言官背后有人。

    是不是皇帝,却不知道了。

    杨溥也不敢知道。

    看似朱祁镇对内阁的意见,从来是没有反驳过,但是内阁结论形成之前,朱祁镇的某些想法就已经渗透进去了。

    甚至杨溥还不清楚,到底谁是陛下的人。

    这种感觉让杨溥有一种在太宗皇帝下面的感觉。

    所以,圣心如渊,这四个字,并不是杨溥的马屁,却是杨溥心中真实的感觉。朱祁镇变得不好伺候起来。

    比如这一件事情。

    对于瓦刺西进的消息传来,内阁朝会之上,已经有好几轮讨论了。放弃哈密乃是内阁方面的意见。

    但是朱祁镇并没有不同意。只是留中。并下诏让翰林院编一部《西域史》出来,诏书之中特别标明,要寻“西域汉唐以来故迹。”这几乎是明示了,你这个方案,我不满意。

    杨溥劝谏过好几次。

    朱祁镇总是说道:“朕将以何面目见太宗皇帝于地下?”

    好吧。这个理由好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