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的总后台。当然了,朱祁镇也承认,徐晞所言有一部分是对的,有一些太监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是有一些太监的确是能臣,不过是肚脐下面三寸的地方,少了二两肉而已,比如说亦失哈,比如说刘永诚。
而今九边之重要,即便是太皇太后也没有撤掉九边太监监军的意思,要知道,太皇太后在宣德十年,朱祁镇登基的时候,可以罢一切不急之务,并将很多镇守太监,全部召回了。
唯独九边的太监,在进入正统年间之后,不减反增,即便杨士奇在的时候,对这一件事情也没有说过什么。
仁宗皇帝登基之后,在九边安插文臣,令巡抚或者巡按与总兵互相制衡,而宣德年间将太监监军发扬广大。
早已在九边形成了,文官,太监,武将三层之间的制衡。
各地虽然还是总兵官为尊,但不管文官还是太监的意见都不可小视。凡是遇见大事,必须是他们三人联章上奏说明此事。
这种制衡模式,宣德年间形成,太皇太后默许的。只是在太皇太后去世之后,王振的权力大为膨胀,已经让很多人不满了。
其实整个正统年间,王振的势力都是在膨胀之中。
太皇太后在正统四年之前,对这一件事情都是默许,甚至鼓励的。毕竟太皇太后一直担心朱祁镇扛不住这个担子,宁肯培养出一个权阉,也不想培养出一个权臣出来。
在正统四年之后,太皇太后倒是发现朱祁镇能力足堪大任,就对王振减少了很多扶持,但是朱祁镇还在继续扶持王振。
王振掌控司礼监,除却东厂在金英手中之外,大内乃是天下的宦官都要唯他是尊。特别是太皇太后去世之后,朱祁镇的作风大变,变得沉默起来,但是王振的却变得嚣张起来。
朝中已经有一股倒王的风潮。
其中就挂户部侍郎掌管海关的李时勉最为激烈。
这几年来,李时勉坐镇天津,沿海几个港口陆陆续续的完成开发,不过经济总量在这里放着,虽然几乎每一个省都一个海关,但是海关赋税总额,也没有超过五百万。
毕竟大明外贸的经济总额还是有限的,在西方还没有来到东方之前,整个东西贸易额,或者说东南亚内部贸易额并不是没有天花板的。
再加上其中这样那样的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大明海关税大概就是五百万两上下了。
即便如此,周忱也不火坐视这一笔钱不流入户部,在户部之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