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的产出还不如投入。也就是养不起奴隶,于是干脆就大量的把战俘用来血腥的祭祀而非养起来投入生产。事实上奴隶制度也是生产力有着提高之后才出现的。”
“我觉得你说的有问题!”塔利昂大胆的提出了质疑。“按照你说的,这生产关系,也就是用不用奴隶,和你所谓的生产力有关系。那么我们现在已经广泛的使用了铁器这么多年。为什么还在大量的使用奴隶?”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见地!”谢尔盖并没有像塔利昂所想象的那样被问到了。甚至恼怒起来。而是心平气和的继续讲解。“所谓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人是有惰性的。也是有惯性的。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于是,接下来谢尔盖就讲了那个著名的实验室拿猴子做实验,最后形成了全是新猴子,不知道拿香蕉会被水喷。但它们却都出自于习惯不敢伸手拿香蕉的故事。那个故事很有名。要是有网络的话很方便。搜索五只猴子-道德的起源就能找到。
“所以说。人们形成了习惯。既然过去式那么做的,于是接下来人们还会那么做。有些时候就形成了一些比较可笑的现象。明明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需要那么做了。但是人们依旧出于惯性继续那么做。比如房檐。过去的时候房屋的墙壁是泥土做的。被风吹雨打久了就容易出现问题。于是人们就把房檐做的大大的。以遮蔽部分风雨。然而,后来很多房子都已经改用砖石和水泥做的了,已经不怕风雨了。但是出于习惯和惯性,人们依旧再做大房檐,尽管那样又耗费功夫,又耗费材料。人力物力都不讨好,但是人们却依然那么做。”(洛德斯和古罗马一样,是有着“水泥”的。古罗马人的做法是混合生石灰,火山灰形成灰浆,再加水引发反应凝固。部分罗马水泥建筑历经2000年的风霜雨雪和海水侵蚀,依然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