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拥有稳定统治的利益集团来说,制定任何政策都一定经过深思熟虑,都一定会反复推敲,刚刚兴起一年多的胜捷军虽然还远不成熟,但是也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几个人花一两天便决定一项干系重大的事情了。
几天来杨刚一直在思索,思索宋康年献上的最后一策,争取人心之策!
大张旗鼓地提出满清鞑子才是大明心腹之患,然后冷眼等待李闯败亡,清兵南下,江南涂炭之时,便是杨刚声望大涨之日,到那时天下俊杰必将争相来秦,可是…………
说实在话,杨刚对于出使金陵并无多少兴趣,宋康年描绘的天大好处让杨刚心荡神怡了一番,可也仅仅是心荡神怡罢了,比起在天下人心中树立标杆、名垂千古什么的东东,杨刚更在意自己可能面临的风险。
杨刚的根基在胜捷军,胜捷军的根基在三秦,而三秦距离江南实在是太过遥远了,即便赢得了江南人心,使天下人认同杨刚是名臣能将,挽天倾全赖杨刚一人,对于杨刚和胜捷军来说,也绝难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利益,反倒会遭致满清鞑子的忌惮,说不好清军灭掉李闯之后,不会南下攻打糜烂的江南,而是先全力攻秦!
关中沃野千里,三秦形胜天下,易守难攻,可是反过来说,外部势力只要卡死几个要点,胜捷军也难以与外间联络,短期内只能依靠自身,而要想有所作为,绝不能寄希望于千里外的江南!
做出正确的预判,让天下俊杰人心归附又能怎样?来几个读书人可增加不了几分实力啊!唔,要是能直接控制江南,控制更多的人口、地盘还差不多!
反复考虑,多方筹谋,与颜越、林宁等人商议了不知多少回,杨刚最终认定,自己亲自出使金陵并不是上佳之策,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不错,可问题是民心在什么地方,千里之外的人心就算被杨刚争取到手,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可是…………
可是心里已经有了判断的杨刚没有按照逻辑做出选择。
“我决定了,出使金陵一事就由我亲自担当罢,唔,颜先生也去,好为我解说江南人情风物!”
杨刚这么说到,面前是诧异之极的一干心腹兄弟,林宁、张路等人原本以为杨刚可籍出使一事获取一个丘八本不会有的巨大声望,随即在杨刚解说下,渐渐意识到声望并不能变成胜捷军最需要的实力,可是这一刻杨刚却又做出了相反的选择,接连不断的落差让几个直肠直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