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远远称不上完备。
不过当下和军队有关的事项都最为紧要,民生什么的都可以缓一缓,唯有军队训练一刻不能松,天知道什么时候李闯就会得到消息,杀将回来,而除了李自成,更北的地方,满清鞑子也时刻带给杨刚沉沉的压力。
时间紧迫,时不我待啊!杨刚想到,而在胜捷军中,依旧是军师参赞的颜越也有同感。
不管怎样,胜捷军各项事务都一点点上了正轨,每一天从早到晚,士兵们操练不停,而潼关以西的道路上,各种各样的物资也流水般送来,每一天胜捷军都强大一点,每一刻潼关都牢固一些。
当杨刚和手下兄弟尽心竭力操练兵马,以期来日一战时,潼关之外,中原大地正处于一派萧瑟中,虽然春光明媚,可是举目望去,四野凋零,白骨苍苍。
李自成带大军杀出潼关,陷汾州、怀庆,克太原、潞安,一路之上几无败绩,闯军兵锋所至,明军非败即降,等到了三月份,大明江山已是摇摇欲坠,而北京城更是风雨飘摇,不知何时就会陷入战火。
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大明帝国已经无力回天了,于是各路人马纷纷寻觅出路,或私相交接闯军,或经陆路、水路南下避难,一时间北京城里竟然热热闹闹,每日里车水马龙,人流络绎。
只是所有的一切都与崇祯皇帝无关,臣子可以降,可以逃,而志大才疏,但却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十七年的崇祯皇帝只留给自己一条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无论后世如何评价大明最后一个皇帝,至少有一条是所有人的共识,那就是崇祯皇帝的骨气。
宁死不降,即使斧钺加身,也绝不逃跑,或许坚持不肯偏安南逃的崇祯皇帝很固执,近似愚昧的固执,可是无可否认,这种固执也有其令人感动的闪光点。
不管多少聪明人认为崇祯皇帝太蠢太傻帽,不管多少人觉得留得青山在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崇祯皇帝都固执地坚持到了最后,任何有关南逃的劝告,不管是有理的还是没理的,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被崇祯皇帝拒绝了。
没有人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坚持要固守北京,又是以怎样的心情面对日益逼近的绝境,不过到了三月十七这一天,一切都已无可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