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既然是兰陵人,却不知同乡中最为有名的萧摩诃,很易启人疑窦。高长恭立刻说:“敝兄弟乃山野之人,只喜纵情山水,吟诗作赋,一向不关心朝中之事,兰陵萧氏又是豪门望族,在下等不敢高攀,因此不大清楚。”
顾欢听他说喜欢吟诗作赋,肚里笑得打跌,表面却一本正经,连连点头。
韩子高一边思索一边听着他们的对话,本来还不觉得有什么,忽然看到顾欢眼中有种拼命忍耐却仍然流泄出的笑意,顿时明白了,脸上不由自主地也有了一丝愉悦。
刘师知一听,顿时大为高兴:“原来顾二公子也喜诗词歌赋,实是不胜之喜,可否将大作示下,老夫洗耳恭听。”
高长恭一怔,心里暗自叫苦,急中生智,谦虚着说:“各位大人才高八斗,在下实在惭愧,献丑不如藏拙……”一边说着,一边飞快地看了一眼顾欢。
那些大臣纷纷出言夸赞,用辞冠冕堂皇,却都流露出好奇之色,定要高长恭吟诗一首才肯罢休。
看到高长恭隐带求援的眼神,顾欢有些无奈。众目睽睽之下,如何能够作弊?她心念电转,忽然想起,便提醒道:“二哥,上次我们在江边赏月,你不是作了一首旅夜书怀吗?不妨拿出来,向刘大人请教一二。”
那首诗其实是顾欢触景生情,顺口就吟咏出来了,当然,她才没那种才能,原作者其实是杜甫大人,不过反正他老人家差不多要等到一百五十年后才出生,现在借用一下也无所谓,不过是抒发一下当时的感受而已,顾欢便无所顾忌地拿来用了。
高长恭不善舞文弄墨,记忆却非常好,凡是顾欢曾吟咏过的诗词全都记得,反正他的就是顾欢的,顾欢的也是他的,此刻正当要紧关头,也就顾不得那许多了,当即曼声吟道: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他的话音刚落,众人便叫起好来。刘师知很兴奋,亲自去拿文房四宝,要请高长恭将诗句写下来。
顾欢立刻跟过去,从刘师知手中接过墨条,很有礼貌地说:“刘大人,怎敢劳动您老大驾?还是让在下来吧。”
刘师知做出礼贤下士的姿态,大部分也是给韩子高看的,既然目的达到,也不便太过矫情,便笑着点头,让开两步,站到了一边。
见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