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设计师们和火箭专家一起最终研究出来的评估和设计草案是:重新设计一款新的潜艇,它的排水量至少要在3000吨以上,这样它的甲板上就能够装备下两具四连装的大型火箭发射器和十六枚的远程火箭,使其投送的火力和两架重型远程轰炸机相当。
建造这种排量的潜艇对于德意志帝国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帝国海军在一战时期就建造过这样的潜艇。问题是这种排量超过3000多吨的潜艇在渤海海上航行时似乎有些太过显眼,最终潜艇司令部决定还是在东海沿岸的青岛造船厂来首先建造这种大型潜艇。
总部早已经迁到了青岛的老牌造船企业登州造船厂在共和301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中基本处于倒闭的境地,只不过后来由于得到了来自江夏联合造船厂的注资这才又重新活了过来。现在,这家造船厂大部分的股份都在江夏联合造船集团的手中,可以看作是那家世界上最大的联合造船企业之一的江夏造船集团的一家子公司。
位于胶州湾的青岛船厂在战前曾建造过两艘排水量7000吨的“州城”级轻巡洋舰和几艘驱逐舰,在战争开始后,则主要建造“小城”级护卫舰和潜艇。论造船能力,虽然比不上帝国那些目前一流的大型造船企业,但这家曾建造过大唐帝国最早的装甲舰和几艘无畏舰的造船厂底蕴还是不错的。
北方舰队潜艇部队司令秦家声中将派了个子不高,有些秃顶,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罗强中校陪着凌文察一起从登州前往胶州,同行的还有舰船设计局的周中书中校。罗强中校穿着一身剪裁得很合身的深蓝色海军涤卡军服,一边坐在车里,一边不停地抽着云南出产的宝塔牌香烟。
他是潜艇部队的装备主管之一,精通潜艇部队的装备生产情况,满是皱纹的面孔不时会露出一些阴郁的神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凌文察才明白中校是对于潜艇部队的前途十分担忧。
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