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图,又悄无声息的见到了我。”
陈到也放松了警惕,因为他看见来人,正是白天破了他气势的刘晔。
刘晔行礼道:“情势所逼,失礼之处,请皇叔海涵,还请入房一叙。”
刘备对陈到点点头,让陈到留在了房外。自己跟刘晔进了内房。
“不知子扬此举是何意?”刘备确实不明白。
只听刘晔笑道:“之所以拒不见客,撇清与汉侯的关系。那是因为晔不想跟刘勋产生隔阂,为人须知义当头。而私下悄悄跟汉侯见面,是因为汉侯是我汉室象征,是我大汉的主心骨。晔身为大汉子民,又是汉室宗亲受汉室遗泽,自然该为汉室进一份心,此乃为臣,当知忠心卫国。”
“好,自古忠义难两全,没想到子扬却做到了,备只知子扬奇谋妙计断天下。却不知,子扬更是,不可多得的忠义之士,备佩服。”刘备抚掌大赞,真心的敬佩刘晔。
忠义,自古是衡量人类道德的标准,关羽之义,赵云之忠,都是传颂千年不衰。刘晔却在忠和义,自相矛盾之下,两全齐美。由此可见,刘晔的才智和道德,均乃是上上之选。古人重德,诚不欺我。
刘晔谦虚的笑道:“汉侯谬赞了。”刘晔不论何时,那双眼神,都是依旧慑人,仿佛能把人心看透。
“呵呵,子扬即是忠义之人,又有忠汉之思。何不舍小义,而取大义,你我共同出力,为大汉效忠。”刘备开口道。
“汉侯今天的来意,我已经知晓了,还请汉侯不要说出口才好,免得拒绝汉侯,伤了感情。晔实话来讲,汉室已经病入膏肓,非破旧立新不可,观曹操、孙策之流,都有这个能力,而汉侯也算一个。汉侯要扶汉,必然要扫灭群雄,行光武中兴之举,甚至要做的更深,重新统一四海。”
刘备点点头,刘晔以一个当世人的智慧,分析确实很到位了。只听刘晔又接着道:“晔虽有扶汉之心,但是义之所在,却不能在刘勋在时,行二主之事,否则晔将终生愧疚。”
“子扬忠义之心,实乃罕见,备佩服。”刘备无奈的道,古人重义,刘晔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那就表明刘晔不可能在支持自己。
这时,只听刘晔又道:“虽然晔不能帮助汉侯,但我有保汉之心,今就为汉侯推举一人,权当略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