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环顾周围。
督府左长史的品级不高,但是权重朝廷,其办公的堂舍比建康郡守的听事堂还要广阔,装饰亦极其精美。寻常的用物,如文房四宝、案几坐榻,都镶金嵌玉。
莘迩看了一番,心中想道:“珠光宝气啊。”
应是莘迩来府办交接的消息传了出去,督府诸曹中的部分曹掾络绎前来,拜见他这位新的主官。督府两位长史,右长史主军械、后勤等务,左长史主兵额、刑狱等务,来的曹掾,有的是直属莘迩管辖的,如中直兵参军、贼曹参军等等;有的是归右长史管的,如户曹等参军。
十七个主事的参军、行参军,前前后后来了八个;三十余个只是挂个名,不怎么主事的各曹参军、行参军总计来了十余个。两个谘议参军来了一个。左司马没有见,右司马唐艾来了。
莘迩留唐艾坐堂,与他叙谈。
说得多时,唐艾建议说道:“右长史张公僧诚,德高望重,君今履新,不若亲往拜会。”
时人尊右,右长史本就位高於左长史。张僧诚今年四十余岁,年齿又也比莘迩为高。不管从尊卑讲,还是从年齿叙,理应都该莘迩去拜谒他,不该他来下迎莘迩。
莘迩从善如流,便要去谒会张僧诚。
堂外来了两人,报说有紧急军务请莘迩批示。
莘迩笑对唐艾说道:“督府居然如此繁忙么?我新来到任,还没熟悉情况,就有军务需我批示?”
唐艾看了眼堂外两人,认出是宋方的心腹,心知此两人必是获宋方授意,来给莘迩找麻烦的,回答说道:“适逢兵卒归番,近日督府是比往常忙了些。”
“归番”,意指“番代”的制度。
兵户的生活很艰苦,他们的服役时间很长,有的七八岁就应召入伍,有些六七十还在军中,一个是劳逸结合,为了凝聚军心,再一个,最主要的是为了让他们繁衍子息,以保证能够有充足的兵源,於是就有了“番代”的制度。
番代,就是放假。每年给出身兵户的兵卒一定的假期,让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假期长的时候,每年有四个月,叫“三番”,短的时候每年有两个半月,叫“五番”。假期不是一次放足,更不是让全营的兵士同时放假,而是分批分次。
目前定西国实行的是五番,毕竟战乱年月,不能让士卒多歇。
这几天正是前一番休假的兵士归营之时。
虽说很久以来,就已经把兵户的家属拘居在一起随军置营管理了,如那东西苑城即是聚居兵户家属管理的地方,可因为士家不仅是终生制,还是世袭制,一人入籍,累及百代,所以历来不乏士家逃亡的现象,每当归番之际,都是需要督府重点关注的时刻。
莘迩了然,说道:“原来是这样。”吩咐堂外两人,“进来罢。”
两人自报姓名,一个是外兵曹参军,一个是两个谘议参军的其一。
莘迩目注两人,说道:“什么军务这般急切?”
没得莘迩“起身”的话,两个参军只能拜倒地上回话。
外兵参军说道:“请长史恕罪,事关重要,下官不得不立刻来报。”
“何事?”
“这两天中外诸营的兵卒归番,下官得各营上报,大致已齐,独枹罕营中,有两卒未归。”
出现了兵卒没有归番、可能逃亡的情况,固然算是要务,但也不是十万火急的军机。
莘迩再次看了唐艾眼,也已明白了这两个参军此时过来禀事的目的。
莘迩说道:“番代不归,军法有规。依照军法从事便可,这点小事也值当来报么?”
外兵参军说道:“下官敢问长史,不知该依哪条军法处置?”
莘迩几疑听错,心道:“我还以为他俩是得了宋方的示意,来为难我的。听其此问,莫非我是度君子之腹了?”
该依哪条军法,这还用问么?
莘迩熟读本朝《军法》,早已倒背如流,若是以此来为难他,未免太小儿科了。
转念一想,他又心道,“不对,也不能说小儿科。像宋翩、傅乔,‘望白署空’,若是将此问之,他二人恐怕还真会瞠目不知所对。老宋啊老宋,你太小看我了。我阿瓜岂是宋、傅之徒?”
莘阿瓜今非昔比,新贵当朝,不是年初在建康受气的那个委屈小媳妇了,对宋方,不能不给几分面子,对这类属僚,何须再加忍让?当即作色说道:“汝掌外兵曹,士卒逃番不归,你竟不知该依何法处置?你这个参军是怎么当的!”
外兵参军说道:“下官自知该依何法处置,只是不知是否合长史心意。敢请长史示下。”
这家伙还不死心,指望莘迩不知该依何法。
莘迩笑了起来,说道:“军法明规:士家逃亡,从其家属宗亲中,取人代之。军法就是我的心意。你按此法行事就是。”
外兵参军没料到莘迩与普通的长吏不同,虽是初来上任,对军法却是这般熟悉,没能完成宋方的交代,大失所望,无精打采地应道:“是。”
莘迩问那个谘议参军:“你有何事要禀?”
谘议参军说道:“下官没有别的事,也是这件兵卒逃亡事。”
“你说。”
“下官以为,仅以取人相代为罚,惩似稍轻。”
“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