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到的胡牧只是头一批,人数少,不足设邑,然亦得署吏管理。
莘迩早计议停当,打算暂任一唐人为主官;为显信用,请拔若能遣一人过来担任副官。
此二官,总掌内徙胡牧诸事。
以下,每五十落左右,五到十个阿乌尔,置一“里”,照顾胡牧的习俗,模仿“牧团”的称呼,呼为“团”,或“大阿乌尔”,任团正、团监、耆长各一。
令狐奉收胡的目的是为了征兵,此“里”,实即部队编制中的“队”。
一队五十人。五十个胡落,落出一人,正好一队;如出两人,就是两队,两队组成一屯。
团正三吏,前两者由郡府、将军府任命,也分由唐、胡担任,一个负责政务,一个负责警卫、治安;“耆长”从阿乌尔的头人中选,毕竟这些胡牧是内徙的,若只任外人为官,不好管理。
团正、团监、耆长好选,郡吏已给莘迩推荐了七八个团正的候选人,团监的话,莘迩也已从兰宝掌、乞大力、秃连樊等胡人军官的族人中挑出了十余个老成可靠的备用。
副官亦无争议。
唯独“主官”,郡府内有两派意见。
这就是莘迩斟酌未决的事情。
两派意见的主张者,分别是张道将和黄荣。
张道将推荐了一个张姓的郡吏;黄荣推荐的郡吏亦姓张,叫张景威。
二吏姓同,出身相异,张道将举荐的那人与他同族,是张家的小宗子弟;张景威则是寓士。
莘迩前世虽无做官的经验,但深知世态人情,时下阀族强盛,且不论张、黄两人所举荐之吏的出身,只他两人的出身,一个陇地冠姓,一个势单寓家,该选何人,不言而喻了。尽管黄荣颇为得用,张道将不怎么恭敬自己,可也根本不用考虑,必然是选张道将举荐的那吏。
用了此人后,不说讨好张家,至少对他们表现出了善意,将会对自己日后在郡中的施政有益。
然而问题是,张道将举荐的此人,论能力委实比不上张景威,连胡人的话都不怎么会说,如何能遣他任此重要的职务?
收胡这事儿,令狐奉非常重视,万一被此人把好不容易召来的胡牧们给弄得逃掉了,找谁说理去?吃挂落的还不是自己!
莘迩明里暗里,提示了张道将好几次,叫他换个人选推举,也不知张景威是悟性低,没听懂,还是没当回事儿,笃定莘迩会接受他的举荐,迟迟没有改换人选。
老实说,莘迩很无奈。
我暗示得这么明显了,你还不肯换人。老子一郡太守,难不成要我求着你?你家虽然势大,老子不要脸面的么?
莘迩本非委曲求全之人,推贾珍进火坑、骗秃连觉虔打劫、带胡牧袭掠小绿洲、给氾丹两瓶葡萄酒及逐客,等等之事虽是被迫作出,亦可见其性格的一面。
於是,既然再三暗示,张道将仍是不肯换人,而今头批的胡落已到,不能再等了,立在台上的莘迩顾视了片刻从吏们,暗叹一声,作出了决定。
张家势力再大,比得上令狐奉么?到郡以来,莘迩对张家客客气气,张道将再是无礼,也一笑置之,此类小事,固然可以让步;涉及军国要务,关系自身前途,却是无法迁就。
羊馥已在兵卒家属居住的西营腾出了空地。
莘迩吩咐他道:“待造册完毕,分罢牧场,你把他们带到西营住下。休息今天,等主官、团正到来,再启程南下。”
羊馥应诺。
莘迩与傅乔、史亮等吏回转城中。
到得郡府,登堂入座。
莘迩对黄荣说道:“景桓,你把张曹史叫来。”
张景威现任郡府尉曹史。
黄荣马上明白了莘迩的意思,抑住喜色,恭谨应道:“诺。”退后数步,出去急寻张景威。
张道将怔了下,问莘迩道:“明公,哪个张曹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