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院东边的暖阁外,梅花开得正好。暖阁内,年仅五旬却华发早生的高才放下手中的书稿,朝眼前的少年问道:“这些都是你自己设计出来的?”
那少年正是高务实,他虽未满十岁,但因为举止有度,现在看来已经有些少年的模样了。
“正是。”
高才啧啧称奇了一番,又问道:“戚元敬试制的结果如何?”
高务实道:“戚总戎毕竟是武官,虽然兼着练兵的差事,但能调用的资源仍是有些不足,目前还在调集人手研究,少有成品问世。不过,火药的改良他已经做成了,据他说,制成侄儿所说的小颗粒状之后,效能确有不小的提升,而且制造过程虽然复杂了一些,但只是花费一些人工,成本上的增加倒是微乎其微,他对此很是满意。”
高才大喜,道:“火药乃是火器之本,你这颗粒火药既然能提高火药威力,那的确是个大好消息……制造方法就是你这手稿里写的这些么?如果是的话,我这里也可以少量制造,加以试验。”
高务实笑着说是。
高才喜了一会儿,又问道:“那这个纸壳定装药的思路呢,戚元敬怎么说?”
高务实道:“这一条戚总戎格外喜欢,说是对于那些新兵最有用。”
高才哈哈一笑,却道:“你这办法好是好,但却也有一点问题。”
“哦?”高务实略有些诧异,问道:“还请五伯指点。”
“牛皮纸太贵,如果大军作战,以你这做法,一场不算太大的仗打下来,光牛皮纸所需要的花费,就得上千两银子,太奢侈了。”高才道:“而且还有一点,如果下雨的话,这牛皮纸怎么办?你还得先制成油纸,得先用桐油浸一浸,然后晾干……这成本就更贵了。”
高务实原本并不觉得自己这位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大作为的五伯能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听了他这番话之后,高务实才发现,自己可能真是小看了古人。
一场小仗多花千两银子,看似不打紧,但积少成多,对于大明这个几乎没有一天不打仗的国家而言,这个负担可能就不算小了。更何况高才还指出了纸壳定装药的最大麻烦:防水。
中国人对防水这一行倒是比此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