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像仿佛活了一般。
第二个盘子上,堆放着用红薯雕刻成的十个弥勒佛。
难得之处在于,每个弥勒佛都有不同的姿势和表情。
施河在现场,依靠自己的想象和经验,雕刻而成。
一种可能是他在雕刻上面天赋异禀,一种可能是他经过成千上百次的锤炼。
他还选择了西瓜,在上面雕刻八仙过海图。
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和方才的浮雕不一样,在西瓜一周采用圆雕手法。
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面。
每个人物都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宛如从画上跳出来的人物一般。
观众们看得叹为观止。
施河不应该当一个厨师,而是应该去当个传承雕刻技艺的艺术家。
当然,施河终究还是厨艺大过雕功。
雕功是刀功的标尺。
雕功越是杰出,说明厨师的刀功根基扎实。
厨师的功夫深浅,在于刀功高低。
正常的厨师刀功练到十年以上才能出师,而火功、勺功三年左右便能小成。
雕刻三个造型,只为了设计与食物相匹配的器皿,这是华夏厨师的工匠精神。
施河前后花费不到帮个小时,便将三个器皿雕刻成功。
接下来便是制作菜肴,都是南粤菜常见的菜肴,名为“仙佛三品”。
萝卜观音像坐莲下放,铺着蘑菇观音菜,色泽鲜艳,汤汁鲜亮,香气诱人。
红薯弥勒佛肚子里面装的素佛跳墙。
选用的食材,由素鲍鱼、素鱼翅、素排骨、芋头、鹌鹑蛋、莲子、菱角、鸿禧菇、红枣等构成。
“施河的基本功太扎实了,尽管时间仓促,但他还是制造出了代替海鲜的办法。”
“素佛跳墙?还真是让人惊叹他的想象力。关键是由闽南菜演变而来。”
“南粤菜和闽南菜原本就有互通之处。”
“味道放在其次,将素佛跳墙放在弥勒佛的肚子里,这菜实在太有意思了。如果拍成视频,放到网上肯定会火。”
“还有香菇观音菜,也会让人惊叹的。”
“八仙过海”器皿装的菜,更是大有来头。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很有名的一道齐鲁菜,施河将之进行了创新。
原本八仙过海闹罗汉这道菜,有鱼翅、海参、鲍鱼、鱼肚、青虾、白鱼。
与海鲜有关的,全部修改成了禽类,变为鸽子、鹌鹑、斑鸠、麻雀、乳鹅、仔鸭,再加上火腿和鸡胸肉。
将所有的禽类制成肉泥,做成环状、蝴蝶形或者片状。
雕刻的西瓜搁在圆盘的中间,每一个人物对应一种拼盘,趣味盎然。
“仙佛三品”,组合式的主题菜品。
无论意境还是内涵,都是一流佳作。
“相传施河曾经为了研究雕功,在民间找了一个玉器师父,跟他学习了五年玉器雕工,他即使不当厨师,当一个玉器工匠,帮人完成一个作品,收入至少过十万。”
“唉,被厨师埋没了的雕刻大师啊!”
“没有海鲜食材,菜色泽鲜亮,造型别致,香气四溢。没了海鲜,他放手一搏,反而发挥出超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