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止薇担心的事情却没发生。
信王昨天见着她时对皇帝说的一番话似乎没有传开,因为没人在她背后指指点点,或用异样的眼光看她。
所有人都在讨论着那位和气爱笑、据说还没娶王妃的信王,尤其是姑娘们,个个都面红耳赤,俨然自己有了麻雀飞上枝头机会的样子。
而这些人里面,被允许近身伺候过信王大半个时辰的小玲顺理成章地成了人群的关注焦点。
止薇纳闷了半天就想明白了,小玲没说出去多半是不想分散自己身上的关注。
她心里摇头失笑,却也没说什么,去打击这位乡下姑娘心里的美好幻想。反正,时间是让人清醒的最好利器。
贵人们不来的时候,皇庄里就像世外桃源一样清净怡人。
当然,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免不了勾心斗角,可在止薇看来,小玲那群姑娘的所谓“勾心斗角”实在天真得可爱,让她生不出半点较量对抗的心思。与其说是争斗,不如说是明晃晃的套话和刺探。
止薇行得正坐得端,更无所谓那些谣言,久而久之,姑娘们多半都不大信那些事了,又簇拥到她身边来叽叽喳喳问这问那了。
只有小玲,许是因为亲耳听到信王说的那些话,心里又存了些懵懂情思,对她的态度倒是渐渐不如以往。
这些当地雇来的姑娘们月俸不如止薇,可有一样福利却是止薇盼不来的。
那就是,每个月她们都能轮流休假一天,可以回家看望父母亲人。
皇帝离开后的第三日,刚好轮到红英休假。
回去前,她缠着止薇又苦练了好几天,终于抄了一首勉强称得上端正的小诗在纸上,欢欢喜喜地揣着回家探亲去了。
次日晚上回来,红英脸上比平时更红润了三分,又来找止薇说悄悄话。
果不其然,第一句话就是:“我把那首诗送给贾先生了。”
止薇努力让自己表现得淡定些,仿佛姑娘家主动给男人送诗并不是什么过分的事。虽然她早有预料,特地挑了一首十分含蓄的望京抒情诗,抒的这个“情”也只是思乡之情……
红英红着脸说:“先生夸我字写得不错,问我是谁教的,我就说了你的事。先生还夸了你呢,说什么,让你这样的姑娘种地可惜了。若生作男儿身,科举上的成就一定比他强。”
听得科举二字,止薇心中一动,若无其事地转了话题,跟红英说起她记忆中的那个落难书生的话本来。
说到最后,她叹了一声:“只可惜,这个话本我在宫里只看了前半部分,后半截却无缘一见。也不知京城的书肆里有没有得卖,我又出不去……”
红英立马主动请缨:“贾先生虽然腿脚不好,但每个月总要进城两三次买书的。他这个人爱书如命,整个屋子全是书。你要是想看那话本,我托后几日回去的姐妹帮忙捎个信,让贾先生替你寻一寻。”
止薇从善如流地报上话本名字。
想不到,中秋当天,那话本就被送进了庄子,效率高得连红英都有点不可置信。
红英看着止薇若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