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只是靠着几张纸当然换不到几十万两银子。
空口无凭,这是千百年来的老话。也正因如此,在来松江之前,施奕文就特意请工匠制出了一百套“改装套件”。
不过对于十六世纪的人们来说,这种只需要在织机的两边装上了梭盒,然后再进行简单改进的”改装套件,完全颠覆的他们的认识。
“这样也行?”
说话的是四十余岁的男的穿着一件圆领大袖衫,一看就知道是用上等丝绸做的,皂条软巾垂带,腰佩玉带,他正是刘记布庄的东家刘坤,也就是在他的身上,施奕文总算是感受到了16世纪的土豪是何等的“豪气”。几个小时前,一进布庄,施奕文就看见数位丫环、十数个仆从簇拥着这位刘老爷走了过来。
按吴才的说法,在松江这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因为这里不像南京,南京勋贵众多,所以土豪们自然不敢这样张狂,至于勋贵们被官员们盯着,自然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狂妄,勋贵们都不敢显摆,土豪们自然也就不会自己找事了。
可离开了南京却不同,在地方上,就是地方官见着豪门士绅也要礼让三分。自然的做派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此时,瞧着工匠把梭盒装在布机上,刘坤完全傻了眼。所以才会这么惊讶。
“刘老爷,要不是如此,施某又怎么会向你叫六千两银子?”
施奕文咧嘴笑开的同时,手指着厂里的一台台布机,又说道。
“要是全换成了新机,不说其它,就是这六百台布机,岂不就报废了?所以,施某苦思冥想数月,才制出它来,有了它,不但产量可以提高数倍,而且不需要淘汰旧机,只要稍微加以改造就行了,这样在工匠改进布机的时候,布庄里还可以继续织布……”
刘坤抚着胡须,眼睛盯着已经改装完成的布机,语气又变得极为平静。
“施公子,它值不值六千两,可还得等试织过了才知道,云婶……”
话的功夫,刘坤喊来了一个年过五十妇人。然后吩咐她和施奕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