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零三章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英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千余人的纯骑军队伍,队列拉得很长,旗号遮天蔽日。以都为建制,次第发进。在他们身后那一系列险峻军寨,在视线中渐渐远去。

    方七佛刚刚打下清州,麾下兵马刀刃血迹未干,就往炬州杀去。

    而西北方向,还能隐隐听见苍凉号角之声。就算是最小的寨子,只要不肯投降,也得把首领灭族。

    过了炬州,顺着河谷北上,可以直接杀到遵义!

    播州的杨惟聪还在举棋不定,他若是能降最好,不然就只能先灭播州,再打思州。

    反正这一次,必须一举清除所有隐患,改土归流势在必行。

    黔中这些坐井观天的土司,万万没有想到,宋军竟然集结了一支比他们还擅长山地战的十万大军,势如破竹杀进黔中。

    从军备、盔甲、武器、阵法和操练、军纪...不管从哪一方面看,眼前的敌人和自己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方七佛的这些兵马,随着他先征战大理,再攻略吐蕃,最后收伏交趾,可谓是身经百战。

    而且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是山地,或是丛林。

    这些土司们,充其量是几百人的争斗,战阵经验严重不足。在这种大型战争怪物面前,根本无法抵抗。

    “罗甸王之支属有普贵者,北据矩州,宋太祖初纳款,土人讹矩为贵,太祖因就其所称者为贵州之长,贵州之名于是起矣。”

    宋朝初年,居住在今贵阳一带的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北宋朝廷。

    普贵操着一口南方话向赵匡胤报告自己来自矩州,因土语“矩”、“贵”同音,皇帝没听明白,便在《赐普贵敕》中写下了:“予以义正邦,华夏、蛮貊罔不率服,惟尔贵州,远在要荒……”的话,贵州这个名称由此不断见于文献,最后变成了后世省的称谓。

    如今此地份属川蜀大行省,普贵归附之前,宋王朝的军队已经深入到过播州.在那里打了胜仗。

    一些将领还曾建议借助当时的得胜局势,对矩州用兵,以惩治其不朝贡之罪。只是由于赵匡胤一心想以“文德”收买人心,不愿使用武力征服手段,才避免了爆发战事。

    这些地方实在是太偏远了,而且道路难行,一心要北伐幽燕的赵匡胤,并没打算在此多用兵力。

    这一耽搁,他哪里想到,他的弟弟和后来的赵宋皇帝,没有一个腾出手来,收拾一下西南江山的。

    炬州有这样的历史,足见它是贵州的中心地带了,与它相邻的遵义军,更是播州杨氏的老本营。

    与这些土司不一样,播州杨氏实力不俗,麾下兵马善战。

    唐时南诏崛起,时常入侵大唐,播州多次沦陷于南诏。

    大唐僖宗乾符三年,太原阳曲县人杨端率军击败占据播州的南诏,自立为主,成为一个世袭刺史的家族政权。

    太祖乾德三年,杨实献其地归附宋朝,宋朝在其地分别置播州和遵义军,仍以杨氏为其首领。

    这几百年的时间,杨氏一直占据播州,统治深入人心,而且劝课农桑,发展经济,整训军队。

    因为当地的土民十分凶悍,稍加训练,就是一支精兵,所以杨氏的武装不容小觑。

    朝廷的人早就进了播州,希望能争取到这个地头蛇,但是播州杨惟聪也不是个善茬。

    他的野心不小,并不希望成为哪一方的走狗,他想的是取代田氏,成为唯一的霸主,彻底控制这一块地方。

    眼下宋军已经杀到了炬州,留给杨惟聪的时间不多了,若是他还不能做出决定,方七佛不会因此停留哪怕片刻。

    已经杀红了眼的宋军,势必会进攻播州,到时候将播州杨氏作为最大的一只鸡,杀了用来警示黔中的土司。

    炬州,在一片惊慌中,迎来了宋军大队人马。

    号角呜咽之声响动,来不及逃走的炬州兵马,往身后看去。

    一支大宋军马,沉默的出现在天际线上,红色盔缨,猎猎舞动。

    这支军马当先军将,身披盔甲,在马背上直起腰来,手中马槊,毅然前指。

    天际线上,红色盔缨跳动。这支军马,就向着正在逃命的炬州兵,发起了冲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