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国家一直在控制,前朝贞观时期,禁止私自酿酒,二郎另觅他径,倒是一件美事。绿黍是粗粮,百姓很少播种,但它耕作简单,耐旱耐涝,劣田也能种植。”
武康表示赞同,说道:“最初想法,希望农夫劣田里种高粱,既好管理又能卖钱。高粱酒相比米酒,口味相差无几,成本却便宜许多。等高粱酒火了,酿酒的稻米会越来越少。”
崔义玄嗯了声,说道:“想法不错,减少米酒就是增加粮食。等你的...高粱酒酿好,送两斤给我尝尝。如果味道可以,我召集婺州官员议事,说服他们扶持高粱酒,下乡村推广高粱种植!”
“有您这就话,我就放心了”,武康露出笑容,又想起扫黑申请,纠结片刻问:“有件事想不明白,我早就上书申请,希望郑参军批准,婺州开展‘扫黑打恶’专项行动,可一直石沉大海。敢问崔公,痞子团伙有后台吗?”
崔义玄瞪他一眼,语重心长道:“二郎你还年轻,阅历不够!可以明确告诉你,官府也许会和商人勾结,绝不会和地痞勾结。郑国器之所以不批,是有难言之隐!”
“二郎听仔细了”,崔义玄背起手,继续讲:“无论京官还是地方官,每年都有考核,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考核结果有等级,京官九级,地方官四级。各州每年小考,由刺史主持,每四年的大考,吏部会派考功郎中、员外郎,赶赴各州配合刺史。”
崔义玄郑重其词,教诲武康:“今天恰巧大考,吏部的人已经在途中。司法参军考核,大部分在牢狱。至贞观以来,社会治安良好,牢狱经常空空如也。你搞所谓的‘扫恶打黑’,把劳狱给填满了,国器考核必定中下,绝对丢冠罢职!”
武康目瞪口呆,脑袋嗡嗡作响,一时阵阵后怕!大考之年打黑,这不给老郑上眼药吗?
幸亏有老崔罩着,再加和郑大郎关系匪浅,所以老郑才置之不理。要是没这两层关系,自己早卷铺盖滚蛋了。武康体会到事情严重,全身起满鸡皮疙瘩,冷汗不自觉滑落。
“现在知道害怕啦?哼哼...你这皮猴子,让我说你什么好?”,崔义玄瞥他一眼,继续道:“扫恶打黑的意图很好,却完全行不通,被地痞欺负的人,都不敢伸冤。民不举官不究,案都开不了,定罪更是无稽之谈!”
再遭当头棒喝,武康脸臊的通红,用后世眼光看唐朝,有些地方肯定行不通。最简单的例子,这里没检察院,没公诉机关。苦主要是不告发,立案都成问题,审判更是无从说起。
崔义玄言道:“就算有人告发,地痞也成功定罪,同样无济于事。他们都是滚刀肉,不会交纳伙食铜,也不会贿赂狱卒。衙门必须养着,他们甚至勒索狱卒,狱卒是本地人,也怕被报复,只能忍气吞声。”
武康苦笑更甚,如果真的扫黑,最先跳出来反对的,不是地痞无赖,而是司法衙门的狱吏。怨声载道之下,老崔也保不了自己,还得卷铺盖滚蛋。看来老郑压着不批,也是在保护我啊!
想到这惭愧无比,向崔义玄一鞠到底,“崔公一席话,犹如当头棒喝,武康很羞愧!我太自以为是了,办成些许鸡毛蒜皮小事,尾巴都翘天上了...真心感激崔公,一语点醒梦中人!”
崔义玄笑而不语,轻拍他肩膀,背起手继续走。
一时无话,来到金华大道。忽然间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个好主意,后世有句俏皮话:打不过,就加入。既然正道行不通,就走歪门邪道,这些小打小闹的痞子,比后世那些差太多。小太爷还就不信了,兽医还治不死一头驴?
崔义玄见他目光闪烁,一副胸有成竹模样,不禁来了兴趣,问道:“二郎有主意啦?不妨说出来,老夫给你把把关。”
武康压低声音说:“这月十六的集市上,我在花满楼发呆时,看到了有趣的事,两帮地痞相遇,几乎大打出手。他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如果有帮地痞,成为我手里的刀,打击蚕食其他团伙,发展成婺州最大的势力...”
崔义玄皱起眉头,片刻后展颜而笑,也不发表意见,背着手继续走。
十几分钟后,来到金华街崔府外,武康正想告辞,崔府角门打开了。两个俊俏小正太出现,一个是女扮男装的九娘,另外一个四五岁样子,眉眼和崔五很像。
九娘见到武康,喊了声“二郎”,兴冲冲跑了过来。跑到近前,意识到不对,赶紧冲老崔行礼,喊了声“耶耶”。
老崔脸黑成锅底,气的吹胡子瞪眼,瞅瞅尴尬的武康,又瞅瞅自己的心头肉,嘀咕句“女大外向”,气呼呼哼了声,拂袖而去。走到角门口,拉着小正太进门。
武康尴尬的挠挠头,讪讪说道:“九娘要出门吗...那个小郎君是谁啊?”
崔九嘻嘻笑道:“二郎眼神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